士心
2017年01月04日08:3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1月3日晚8點,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台聯合制作的電視專題片《打鐵還需自身硬》,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了上篇《信任不能代替監督》。據報道,后續的兩篇篇名分別為《嚴防“燈下黑”》和《以擔當詮釋忠誠》。與此前的反腐大片《永遠在路上》不同,這一系列專題片集中反映的是十八大以來,紀檢監察機關在推動全面從嚴治黨過程中,如何把自己擺進去,加強自身建設,完善內控機制,堅決清理門戶,嚴防“燈下黑”,充分體現了紀檢監察機關“打鐵自身硬、永遠在路上”的清醒與表率意識。
紀檢監察機關是監督權力者,但同樣是執掌權力者。紀檢監察干部手中的監督執紀問責權,能影響甚至決定許多黨員領導干部的政治生命。“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這句話對紀檢監察干部同樣適用。一系列案件表明,紀檢監察干部絕非“不鏽鋼”,天然就有免疫力,紀檢監察機關也不等於百毒不侵的“無菌室”“保險箱”。而一旦用於抵御、消除腐敗的紀檢監察機關及其干部出現腐敗問題,產生的危害更大,影響更為深遠。
系列專題片帶給人們的正是這樣的警示。在《信任不能代替監督》中,中央紀委第四紀檢監察室原主任魏健,雖然只是司局級干部,但當一名四川老板來求他推動當地項目時,他立刻拿起紅機給時任四川省委副書記、成都市委書記的李春城打電話,請他關照,項目馬上就簽了協議。局級干部拿起紅機就找副部級辦事,一個電話就辦成了,監督執紀問責權的威力可見一斑。而魏健則先后從這一老板那裡,拿到上千萬賄款。專題片首度對外披露的中央紀委第六紀檢監察室原副局級干部羅凱等,則並不直接向地方官員提要求,隻要有開發商找他辦土地審批、工程項目等方面的事,他便通過飯局把開發商介紹給官員認識、讓地方官員明白他與開發商之間的特殊關系,對方就心照不宣地給予照顧,開發商則送給羅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