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2日10:56 来源:经济日报
为和平而生,向和平而去。和平方舟入列11年来,像一只不知疲倦的和平鸽衔着橄榄枝,向着世界奋飞。它践行着中国军队维护世界和平的庄严承诺,在深蓝大海奏响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谐乐章。
作为我国第一艘万吨级制式医院船,866船正式入列之前,从海军领率机关到船上普通一兵,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艘海上流动的“红十字”,将给世界带来什么?该给她取个什么名字?
人类虽然仍有战火和灾难,但和平与安宁是永恒的期望。经过反复讨论,海军打破惯例,给这艘船起了一个富有内涵的名字——和平方舟。从此,中国海军一支以和平为使命的专业救护力量诞生了。
传递和平理念
2010年8月31日至11月26日,和平方舟首次跨出国门,赴亚丁湾和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塞舌尔、孟加拉等亚非五国,执行“和谐使命—2010”医疗服务任务。漫漫航程,见证了中国军队热爱和平事业、关爱生命健康的无疆大爱。
吉布提共和国,地处非洲东北部亚丁湾西岸,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我国与吉布提自上世纪70年代末建交以来,为其援建了人民宫、烈士纪念碑、体育场、医院门诊楼等项目,在吉布提人民的心目中,中国是和平友好的国度。“和平方舟”号医院船的到来,又让他们深深体会到,富起来的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对老朋友的感情还是那么真切而深厚。
作为到访的第一站,和平方舟在吉布提为期7天的医疗服务中,共诊疗当地患者2719人次,辅助检查2588人次,受到当地民众交口称赞。语言有差别,感情无国界。第42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海上医院护士长王文珍自费购买了1000支棒棒糖,每逢到小学校服务,她都是先拿出糖来贴近与孩子们的距离,然后再引导他们配合进行眼科和口腔检查,给他们发放药物和文具。一名小学校长看到这一幕很感动,“我们这里有很多外国军人,但从没有像中国军人这样对孩子这么友好,这么有耐心”。
和平的理念,需要有博大的胸怀来承载。2013年11月,菲律宾遭受强台风“海燕”的袭击,人员伤亡惨重。和平方舟在刚刚完成125天“和谐使命”任务情况下,受命紧急驰援,48小时内完成1400余种医疗物资、100多台携行医疗设备装载和人员集结。为缩短航程,争取更多时间营救生命,和平方舟医院船直穿大风浪区,提前1天抵达灾情最严重的帕罗地区。
面对疫情扩散、水质污染、蚊虫肆虐的恶劣环境,医院船官兵没有退缩,每天24小时不间断接诊,连续奋战16天,共接诊伤病员2208人,手术44例,辅助检查1482人次,检测了21个灾民点的25处水源水质,为2600余名灾民送医送药……当地媒体纷纷报道,“此刻,两国的某些分歧已被搁置一边”“和平方舟受到了菲律宾武装部队军官、当地政府官员和人民群众的一致欢迎”……
和平的航迹在时间与空间的经纬度上延伸,并不断有新的奇迹出现。2017年9月21日,恰是国际和平日,非洲大西洋东岸,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的中塞友好医院里,挤满了前来看病的群众。这是“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在该国开展人道主义医疗服务的第三天。
“孕妇患有妊娠期糖尿病,血糖很高,胎儿已经出现宫内缺氧,如果不及时手术,随时可能死亡。”医院船妇产科医生胡电在查看孕妇拉马图·芭的孕情后,考虑到当地医院条件有限,建议立即将孕妇转至医院船进行手术。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接力开始了。海上医院专家团队迅速行动,尽管胡电此前扭伤了腰,但她还是忍着疼痛走上手术台。深夜,一名约6斤重的男婴顺利出生。拉马图·芭的丈夫激动万分:“是和平方舟给了孩子生命,就取名‘Peace’(和平)吧。”
这是在和平方舟出生的第6位“和平宝宝”。这些“和平宝宝”的诞生,是中国海军播撒和平理念结出的“硕果”。
“中国开展人道主义医疗服务,只有一个目的:宣扬和平大爱、履行大国责任。”在亚丁湾,各国护航舰艇云集,和平方舟根据护航舰艇兵力行动特点,精心选择靠泊海区,并通过国际海事公用频道发出邀请,为各国护航官兵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很快,北约、欧盟等护航编队积极回应,纷纷派员登船开展医学交流和诊治体验。巴基斯坦海军准将卡迪尔参观后表示,海洋安全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国派出“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为其他国家服务,有助于世界了解一个和平崛起的中国。
担当生命使者
从入列那一刻起,和平方舟就闪耀着人道主义的光辉,成为“生命使者”。
孟加拉国,吉大港。每当有中国军舰停靠在此,一位小女孩都会牵着爸妈的手走上军舰,从来访的官兵中寻找“中国妈妈”。女孩叫“Chin”,孟加拉语意为“中国”。Chin寻找的人是“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上的女军医们。
2010年11月9日,和平方舟抵达孟加拉国吉大港开展医疗服务。当地医院向和平方舟求助:一位患有心脏病的年轻母亲有早产迹象,请求帮助实施手术。和平方舟医护人员立即赶往当地医院,冒着风险,展开手术,一个新的生命平安降生了。望着只有3斤多重的女儿和刚从死亡线拉回来的妻子,霍森对中国医生的感激无以言表,当场给女儿起名叫“Chin”,让孩子永远记住中国,记住“中国妈妈”。
瓦娃来自刚果(布)黑角市一个普通家庭,4岁开始,他肚子上渐渐凸起一个肿块,时常疼痛难忍。因为没钱医治,他的身体越来越消瘦,性格也越来越自卑和孤僻。
2017年10月10日上午,“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停靠刚果(布)黑角港。幸运的瓦娃当天就在和平方舟接受了诊治,成为首批接受手术的11名病人之一。
“你孩子得的是脐疝,虽然我们对手术比较有把握,但也可能存在风险。”外科医师郑秀海向瓦娃的母亲介绍手术情况。“我们信任中国医生,你们放心做吧!”瓦娃的母亲毫不犹豫地在手术知情书上签下名字。
毫无保留的信任,道出了一位母亲对孩子健康的无限牵挂,也让郑秀海感到一种沉甸甸的生命托付。他向瓦娃的母亲郑重地点了点头,转身走进手术室。接下来,他和助手陈红旭医生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