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27日09:16 来源:光明日报
胡仁宇 新华社发
1949年,18岁的上海交通大学大二学生胡仁宇申请换专业——从电机系转到物理系。他认为,刚刚诞生并将迎来大建设的新中国,需要更多理科方面的人才。翌年,他又转学到清华大学物理系。在那激情燃烧的年代,每个人都想着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改造为美好的新中国。胡仁宇的想法也很简单:自己的前途始终要和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1952年,胡仁宇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进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工作。在这里,前辈科学家们为胡仁宇打开了核科学研究的大门。他们为胡仁宇这些刚入所的年轻人讲授核物理、量子力学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核物理相关的实验辅导,胡仁宇由此真正开始接触核科学。之后,胡仁宇被分到实验组,开始接触核技术研究实验工作。许多科学发现和科技发展,都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核科学与原子弹研制也是如此。
1956年8月,胡仁宇赴苏联科学院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攻读研究生。1958年7月,胡仁宇回国时,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核物理学家钱三强告知他:不要再回苏联学习,马上到二机部九局报到。二机部当时负责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以研制核武器为主要任务。
胡仁宇来到二机部九局,接到一个任务:和王方定一起组建中子物理与放射化学实验室。当时,苏联与中国签订协议,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