啸宇
图为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
长江路与胜利路的交会点就是闻名世界的“天路”——青藏公路的起始点。 黎晓刚 摄
记者 啸宇
这是一个创造了世界筑路史的奇迹:11万藏汉军民在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3000多名英烈为之奉献了宝贵的生命……这就是矗立在世界屋脊的丰碑——青藏川藏公路。
60年前,跨越茫茫草原和繁茂原始森林,这一创造筑路历史奇迹的公路建成通车,在世界屋脊上架起了“金桥”,从此,天堑变通途,遥远的高原打开了大门。
60年后的今天,辉煌仍在续写,这一纵贯南北、横跨东西的交通大动脉,如雪域高原一双坚实有力的翅膀,正在托起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腾飞的梦想。
今年12月25日,是举世闻名的青藏川藏公路胜利通车60周年的日子。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就青藏川藏公路通车60周年作出的重要批示精神,营造继承和弘扬两路精神的浓厚氛围,今日,本报记者将跟随省交通运输厅的工作人员重走青藏公路,重温当年的峥嵘岁月,探寻沿途的沧桑巨变。临行前,本报将带着您一同探秘青藏公路的前世今生。
天路的起点就在我们身边
在我市最繁华的中心广场北边,东西向的长江路与南北向的胜利路在此交会,在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匆忙的脚步中,谁也不曾想到,这里是闻名世界的“天路”——青藏公路的起始点。
“当年在此立有青藏公路纪念碑,但是后来因城市发展需要和市政工程施工要求,纪念碑就被拆除了。”据省交通运输厅公路交通史志编审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李生禄介绍。
“1954年12月25日,康藏(今川藏)、青藏公路通车仪式分别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四川省雅安市和青海省西宁市同时举行。当时在西宁的通车仪式举办地,就是现在的中心广场一带。青海省各族各界1万多人参加了通车典礼大会。同时,30辆满载着大米、面粉、汽油等物资的汽车当天从西宁市出发,开往拉萨。”李生禄说。
看青藏公路60年如何变迁
据悉,青藏公路先后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称谓的变化:1954年之前,西宁经倒淌河至玉树州结古段称青藏公路;1954年在抢修格尔木至拉萨、甘肃敦煌至格尔木公路过程中,这两段均称为青藏公路;1954年12月25日,康藏(今川藏)、青藏公路通车,西宁经格尔木至拉萨称为青藏公路;1966年交通部将兰州经西宁、格尔木至拉萨公路定名为青藏公路;1981年11月30日,青藏公路列为北京至拉萨干线公路网中的一段,将西宁至格尔木称为青藏公路东段,格尔木至拉萨称为青藏公路南段。
李生禄说:“青藏公路的建成通车,是人类公路建设史上的壮举,也是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公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处高寒地带,气候恶劣,地质复杂,工程浩大。全线贯通也是分了几段、多次整修完成的。这条曾经担负着80%以上的进出藏物资运输的公路,依然是进出青藏高原最为繁忙的生命线和大通道。”
慕生忠——青藏公路之父
1950年1月,在莫斯科访问的毛泽东致电中共中央:“应当争取于今年5月中旬开始向西藏进军”。他指出要“将其改造为人民民主的西藏” 。1950年2月,毛泽东发出了“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的命令。
1950年4月13日康藏公路(1955年后改称川藏公路)在四川雅安金鸡关破土动工。
1954年5月11日,在距格尔木30公里处,昆仑山下的艾友里沟,青藏公路破土动工。
与川藏公路不同的是,青藏公路与一个人息息相关,他是被称为“青藏公路之父”的青藏铁路建设工程局首任局长、被人们称为“筑路将军”的慕生忠。修筑青藏公路便是由慕生忠首先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