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第八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舉行——

為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貢獻智慧力量

本報記者 王 慧 岳林煒 白紫微

2025年11月07日08:2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在第八屆進博會農食產品展區,參展商們正在交流。
  本報記者 劉玲玲攝

  凝聚開放共識,唱響合作強音,激發創新活力。第八屆進博會正在上海舉辦。作為進博會重要組成部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以下簡稱“虹橋論壇”)同步舉行。論壇圍繞“開放共創新機遇  合作共享新未來”主題,舉辦了主論壇、“1+4”板塊分論壇等活動,與會人士深入探討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新思路,為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貢獻智慧力量。

  開放,為世界經濟注入穩定之錨

  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也是虹橋論壇的核心主題。11月5日下午,虹橋論壇旗艦報告《世界開放報告2025》正式發布。報告顯示,2024年世界開放指數為0.7545,同比下降0.05%。其中,發達經濟體開放指數為0.7859,同比下降0.25%﹔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開放指數為0.7125,同比上升0.42%。“這顯示世界開放呈現出‘總體收緊、分化加劇、動能轉換’的復雜格局。”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廖凡表示,相比於傳統開放引擎的明顯乏力,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成為維持世界開放的重要力量。

  報告顯示,中國繼續走在開放前列。1990年至2024年,中國開放指數從0.5891升至0.7634,35年間提升近三成,升幅位居全球前列。與會人士認為,這既表明中國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也展現出中國特色開放路徑的強大生命力,為世界開放事業注入寶貴的穩定性和確定性。

  “我們高度評價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發揮的積極作用,同中國發展經濟合作關系是阿塞拜疆的優先事項。”阿塞拜疆副總理沙欣·穆斯塔法耶夫表示,全球經濟正處於相互依存與轉型的時代。阿塞拜疆致力於建設開放、創新、以人為本的經濟模式,並將繼續堅持國際合作、貿易自由化、綠色技術與數字化發展的方向。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可持續發展中心主任杰弗裡·薩克斯表示,中國堅持維護多邊貿易體系,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及全球發展倡議等,推動建設數字基礎設施與公平貿易網絡。他呼吁各國摒棄零和博弈思維,共同捍衛全球經貿秩序。

  “中國一直在擁抱開放。”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所特聘院士馬凱碩表示,開放則興、封閉則衰。當前,全球開放有收緊趨勢,一些國家的關稅壁壘給世界帶來巨大沖擊,但同時,大多數國家都更加認識到開放的重要性並積極採取措施,開放的趨勢不可阻擋。

  世界貿易組織副總干事希爾表示,世貿組織在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各成員應合作推進改革,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的權威性。中國近期宣布在世貿組織當前和未來談判中不尋求新的特殊和差別待遇,彰顯了以實際行動支持多邊貿易體制的堅定立場。

  合作,為全球發展匯聚強大合力

  本屆虹橋論壇將“重振多邊合作”置於突出位置,聚焦全球貿易重構、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深化全球南方合作等議題。論壇首次圍繞“增強全球南方經濟韌性”和“全球南方農業可持續發展”展開研討。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總干事格爾德·穆勒積極評價中國與該組織多年來的合作成效,贊賞中國不斷擴大與發展中國家的經貿往來,為最不發達國家提供零關稅政策,助力其更好融入全球價值鏈。他認為,全球南方國家應加強合作,共同推動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消除飢餓,促進可持續工業化,推動清潔能源普及與公平貿易發展。

  “得益於進博會,埃塞俄比亞的咖啡種植戶、孟加拉國的紡織工人改善了自己的生活——這正是貿易推動增長、就業促進發展的生動寫照。”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秘書長格林斯潘表示,進博會為這些國家的企業搭建了進入中國市場的快捷通道,“中方給予所有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100%稅目產品零關稅待遇,使關稅優惠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貿易往來。”

  盧旺達發展委員會首席投資官米歇爾·烏穆倫吉表示,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及中非合作論壇等,非洲國家加快發展基礎設施,推進工業化和數字化進程,為促進非洲互聯互通以及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石。

  “進博會上,可以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產品,這是一個深化各方合作的有效平台,能夠促進全球的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發展。”聯合國國際貿易中心國別項目司司長埃斯西龐·奧利維拉—戈麥斯表示,面對地緣政治緊張與全球產供鏈重組等挑戰,重申對多邊貿易體系的支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唯有如此,貿易才能繼續成為合作的橋梁,而非對抗的工具。

  創新,為各國增長點燃智慧引擎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在經濟增長動能轉換的大背景下,本屆虹橋論壇緊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趨勢,圍繞“數智賦能”“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等熱點議題,深入探討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新型儲能、綠色貿易等領域發展趨勢。

  在“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分論壇上,中外嘉賓展望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之路。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譚森表示,推動“AI向善”需要政府、學界和業界合作同行,在技術交流、風險管理、安全測試和倫理標准方面持續開展對話,共同構筑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的基礎,讓人工智能更加安全、更具智慧,並造福全人類。

  “美中兩國是人工智能領域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創新的主要策源地。”美國斯坦福大學商學院經濟學榮譽退休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邁克爾·斯賓塞表示,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正在催生大量新興業態,極大縮短了知識迭代的進程,催生顛覆性創新成果,全球科學將迎來全面加速發展,並推動生產力大幅度躍升,最終奠定長期發展與繁榮的基石。

  在印度尼西亞駐上海總領事邯伯盼看來,中國在數字領域的技術發展為印尼提供了新機遇。隨著兩國持續推進數字化轉型,雙方合作有望進一步深化。這將為增進兩國人民福祉以及區域共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他期待同各方共享知識經驗,協調數字經濟與高科技產業政策。

  在“新型儲能高質量發展促進全球能源轉型”分論壇上,美國能源部前部長、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朱棣文高度評價中國在風力渦輪機、電池儲能等成本控制方面的全球領先地位。他認為,為應對電網波動性、數據中心等新增用電需求,解決鋼鐵、化工等行業的排放問題,碳捕集與封存技術等將是有益的解決方案。“通過智慧的政策與科技創新,人類終將實現氣候目標。”

  “中國在實現自身發展進步的同時,也在支持其他國家進步,以實現合作共贏。”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主席杰克·佩裡表示,中國在人工智能、先進制造業等方面的領導力已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中國電動汽車技術設計和產業規模領先世界,引領了全球交通的清潔能源轉型。中國的創新已經轉化為中國的全球影響力。

  (本報記者韓碩、邢雪、車斌、周之然、田泓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07日 03 版)

(責編:彭靜、彭曉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