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池
2025年09月11日08:3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盡小者大,慎微者著。在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偉大實踐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小事小節”這個詞,把“小事小節”比喻成“一面鏡子”,指出“小事小節中有黨性、有原則、有人格”,要求廣大黨員干部牢記“堤潰蟻孔,氣泄針芒”的古訓,堅持從小事小節上加強修養,從一點一滴中完善自己。
小事小節,能夠映照人品、彰顯黨性、反映作風。在小事上守規矩,在小節上明底線,是共產黨員先進性純潔性的具體彰顯。在黨的百余年奮斗歷程中,許多優秀黨員干部以攻堅克難的實際行動詮釋對黨忠誠、對人民赤誠,更在點點滴滴的小事小節上堅守黨性、守望初心。不給子女“特殊關照”的焦裕祿,告誡家人“不許沾公家的一點油”的谷文昌,不讓家人搭“順風車”的楊善洲等,他們之所以能夠讓群眾時時念起、記在心上,關鍵在於始終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公私分明、公而忘私,時時擦亮“小事小節”這面鏡子照鑒自身,使慎小慎微成為內化於心的高度自覺。
黨的紀律和作風要求從來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體現在黨員干部的日常工作和言行中。新時代我們黨抓作風建設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抓細抓小,中央八項規定每條都十分具體、指向十分鮮明,看似小事小節,卻以小支點撬動大變局,帶動了黨的作風建設整體格局的變革,推動政治生態和社會風氣向上向好。當前,有地方上線了黨員干部親屬涉權事項公開大數據平台,通過比對、核查,精准發現並督促整改領導干部在工程項目招標、惠農資金發放等中的優厚親友問題,得到群眾稱贊﹔有地方建好用好“公物倉”,瞄准辦公用品重復購置和浪費問題,讓閑置物品在不同機關單位之間流動,騰出更多資金用於發展所需、民生所盼。這些都表明,扭住小事小節不放鬆,是抓作風建設的重要方法論。
那些“看似小事”的作風問題和“微腐敗”,由於發生在群眾身邊,往往最令群眾反感,極易破壞黨的形象。現實中有極少數黨員干部卻錯誤地認為小事小節“無傷大雅”。然而“禍患常積於忽微”,思想上鬆一寸、行動上就會散一尺。小節不慎,大節難保。一些干部就是在一包煙、一盒茶、一瓶酒、一頓飯等看似“小事小節”的作風問題上打開了“潘多拉魔盒”、模糊了公私邊界,在“小恩小惠”面前失守,在“人情往來”中越界。一系列案例警示我們,黨性防線上看似微小的鬆懈,日積月累,就會漏洞百出,最終導致廉潔防線的“大決堤”。黨員干部要堅決克服小事小節“無傷大雅”的錯誤思想,在日常中立規矩、在細節中見真章、在點滴中樹形象。
境界升於自省,名節源於修養。黨員干部要堅持從細微之處砥礪心志、涵養德行,在小事小節上正心明道、淬煉作風,以慎小慎微的底線思維,勤撣“思想塵”、多思“貪欲害”、常破“心中賊”,以內無妄思確保外無妄動。主動淨化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娛樂圈,把“公”字挺在前頭,做到公私分明、堅守原則,切實防止“在推杯換盞中放鬆了警惕,在小恩小惠面前丟掉了原則,在輕歌曼舞中喪失了人格”,干干淨淨、心無旁騖地干事。
確保“大道”不偏離、“小節”不失范,不是“一陣子”的事,而是“一輩子”的事。正因為小節易忽、小利易染,更需要我們修於細微,既要把“盡小”作為日常功課抓細落實,也要把“慎微”作為長期自覺一以貫之,將對初心使命的堅守轉化為對黨的紀律的嚴格遵守、對職責使命的自覺擔當和對群眾期盼的及時回應。黨員干部唯有始終堅持“盡小者大,慎微者著”的品格操守,時時擦亮“小事小節”這面鏡子,以“慎微”的警覺、“盡小”的行動,多積尺寸之功,踐行使命擔當,才能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本色,以良好作風贏得人民群眾的信賴和擁護。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11日 09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