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從《鄧小平文集(1925—1949年)》看鄧小平的崇高思想風范

2025年05月12日09:45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為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20周年,經中共中央批准,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將鄧小平20世紀20年代中期至新中國成立前的重要文稿,選編成《鄧小平文集(1925—1949年)》(以下簡稱《文集》),分上中下三卷,由人民出版社於2024年8月正式出版發行。《文集》編入的文稿共207篇,包括講話、報告、談話、文章、電報、命令、書信、題詞等,大部分是第一次公開發表。《文集》內容豐富,史料珍貴,涵蓋面非常廣泛,涉及政治、軍事、文化、財經、根據地建設、黨的建設等許多方面,是鄧小平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革命活動和思想形成發展的寶貴記錄,提供了極為寶貴和權威的史料版本,是從事黨史文獻研究工作重要的基本歷史文獻集,是對《鄧小平文選》的重要補充。它的出版,對於深入了解鄧小平的光輝業績和精神風范、深入學習和研究鄧小平的思想生平、深入學習和研究黨的歷史具有重要意義。閱讀學習《文集》,可以對鄧小平的崇高思想風范有更為清晰深刻的認識。本文擬結合《文集》的相關內容,從三個突出方面就此進行一些解讀和分析。

一、信念堅定,是鄧小平最鮮明的政治品格

習近平指出:“信念堅定,是鄧小平同志一生最鮮明的政治品格,也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應該挺起的精神脊梁。”“他一生的奮斗歷程,充分展現了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無比堅定的崇高品格”。鄧小平早年在法國勤工儉學時接受馬克思主義,成為一名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20世紀90年代,曾和鄧小平同在法國留學的鄭超麟在接受筆者採訪時回憶,當時他已參加在法國的早期中共組織,而那時的鄧小平愛說愛笑、生活浪漫,因此他對鄧小平還有戒心,曾提醒一起活動的其他同志要注意這個年輕人。但后來的事實証明,鄧小平自從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並加入革命隊伍,就成為一名堅定的共產主義者,一輩子沒有動搖和改變過。《文集》中的不少內容,對此有充分體現。

比如,《文集》第一次全文公開發表了鄧小平1926年1月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時所寫的《我的自傳》。其中寫道:“我來俄的志願,尤其是要來受鐵的紀律的訓練、共產主義的洗禮,使我的思想行動都成為一貫的共產主義化。”“我來莫的時候,便已打定主意,更堅決地把我的身子交給我們的黨,交給本階級。從此以后,我願意絕對地受黨的訓練,聽黨的指揮,始終為無產階級的利益而爭斗!”《文集》還以《我一直就是相當共產主義的》為題,首次發表了鄧小平學習期間填寫的履歷表的有關內容,其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從來就未受過其他思想的浸入,一直就是相當共產主義的。”字裡行間鮮明表達了他的堅定理想信念。

自從成為一名職業無產階級革命家,鄧小平“自信對團體的工作是未嘗稍怠的”。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戰爭年代,無論斗爭環境多麼惡劣,無論遇到什麼樣的磨難和挫折,鄧小平的理想信念不僅沒有絲毫動搖,而且隨著他革命人生經歷的不斷豐富更加堅定、更加成熟。

鄧小平不但自己堅守共產主義理想信念,而且特別注重黨員和革命隊伍理想信念的培養和教育。比如,在《關於時局和紅軍改編問題》一文中,面對全民族抗戰爆發和紅軍即將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新形勢,鄧小平鮮明地提出:“要對部隊進行馬列和民族氣節的教育”,“每團要有一個新教材,出戰士和抗日軍人讀本”。1943年6月,鄧小平在給太行分局和八路軍第129師干部作報告時說:“有人會說,你為什麼信馬克思主義呢?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科學是沒有國界的。馬列主義的寶庫中,包含了世界各國的東西,我們中國也添加了不少的內容。他國代數幾何等自然科學,一樣都是沒有國界,各國人都可學習應用的,自然中國共產黨人信仰馬列主義沒有什麼奇怪的。我們中國共產黨人過去是,今后還永遠是馬列主義者。”1949年9月,鄧小平在中共南京市委召開的支部書記及排以上干部黨員大會上所作的報告《論忠誠與老實》,更是突出強調理想信念問題。他指出:“每個共產黨員從入黨的第一天起就必須抱著這樣的信念、這樣的決心。入黨的動機應該是抱著很高的熱誠,拋棄一切,為革命、為共產主義而奮斗,為人民辦好事。”他隨后在給西南服務團所作的報告中指出:“青年是我們的未來,革命要靠年輕的一代去完成那未完成的事業”。“隻有無產階級的政黨用革命的思想去武裝青年,才使青年從思想上獲得解放。”“領導的責任是教育青年。”

《文集》中的這些論述充分說明,正是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鄧小平才能那樣全身心地投入他所認定的事業,並成長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從百色起義到浴血太行,從挺進中原到決戰淮海,從領導渡江到揮戈西南,鄧小平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核心,就是共產主義理想信念。

二、實事求是,是鄧小平最重要的思想特點和工作方法

習近平指出:“實事求是,是鄧小平同志一生最重要的思想特點,也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應該遵循的思想方法。”鄧小平是貫徹我們黨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楷模。對鄧小平而言,實事求是不僅是一種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而且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處世精神,是他具有非凡智慧的源頭活水。這一精神風范,在《文集》中有多處體現。

不論環境和職務如何變遷,鄧小平總是善於從實際出發,把黨中央的決定和指示同本地區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實事求是地提出貫徹執行的政策和策略。他指出:“我們的信心建筑在我們有英明的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的領導。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將中央的路線具體化。我們如果把中央的路線當作教條,不了解它的精神與實質,不能靈活運用中央指示於具體環境,則我們的信心也將會成為空洞的,即使努力也將是一無所成。”《在太行分局高級干部會議上的報告》一文中,他特別批評了“在工作作風上,缺乏實事求是的苦干精神,眼睛向上,輕視下層工作,不願到實際工作中去接近群眾,包辦代替別人工作,滿足於表面的現象”。他強調:“整風運動的進行,必須注意與當前斗爭的各種實際工作相結合,更要著重與當前的民主政治建設和群眾運動相結合。因為隻有實際參加到這些斗爭中去,才能將我們書本上理論的學習,取得實際工作的聯系,充實其活生生的內容,並從實際工作中去檢查與証實書本上理論的學習是否正確。”

1947年劉鄧大軍挺進中原、建立大別山根據地后,新區的一些地方照搬老區的土改辦法,企圖迅速完成土改,“犯有急性病毛病”,鄧小平及時根據新區實際實事求是地進行糾正。1948年6月6日,鄧小平在為中共中央中原局起草的《貫徹執行中共中央關於土改與整黨工作的指示》中強調,對於土改中的急性病,應“從現有的實際情況出發,專門研究,訂出辦法,分別地實行調整”。這份文件上報中央后,毛澤東給予充分肯定並轉發給各中央局、分局、前委。這篇文稿因已收入《鄧小平文選》第1卷,這次沒有再收入《文集》。但《文集》收入的同時期的幾篇文稿,如《新區工作應分階段分地區地逐步深入》《糾正“左”傾冒險的急性病》《新區土改問題》《一切工作方針、政策策略都要切合實際》等,同樣充分體現了鄧小平“什麼工作都必須從客觀實際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