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琳琳
2019年02月25日13:09 來源:黨員電教與遠程教育
在巍峨廣袤的大興安嶺上,無邊的樹海在高寒氣候下經霜歷雪,終能爭得來年的春光﹔尤其是耐嚴寒、耐干旱、耐瘠薄土壤的樟子鬆,傲骨錚錚,風姿不改,一年四季都用永恆的綠色裝點著大嶺。作為大興安嶺行署所在地的加格達奇,在鄂倫春語中意為樟子鬆生長的地方。而活躍在這片土地上的共產黨員們,正如一棵棵樟子鬆傲然屹立。在加格達奇區,有一個響亮的黨建品牌——“我是共產黨員”。為了將這一品牌的故事在熒屏上講述出來,我開啟了難忘的拍攝之旅……
“不打招呼”的採訪
此次拍攝涉及到全區20個黨委163個黨支部,怎樣才能拍出先進黨組織和優秀黨員真正的風採?我們商量了一番,初步定下了一個原則:“不事先打招呼”,原生態拍攝,以求用真實來感人。
第一個拍攝對象是優秀黨員陳齊光。我們並沒有聯系他的所在單位,也沒通知他本人,就頂著小雨,在他負責的片區裡尋找起來。終於在某小區裡,遠遠就看到了一伙身披雨衣、腳穿水靴,正在搶修下水管道的工人。陳齊光一定身在其中。
走得越近,刺鼻的味道越是明顯。看到這真實的場面,我們抓緊把機器架上,沒打一聲招呼,就這樣默默地用長鏡頭特寫來記錄他們的工作過程。一鍬鍬的泥水、一勺勺的垃圾、一滴滴的汗水……每一個“草根演員”的動作都是那麼嫻熟。就這樣,一邊工作,一邊交流,一邊採訪。鏡頭裡的陳齊光說:“下水主管道疏通是個良心活,少通一米沒人知道,少挖一勺也沒人看得出來。但我